争夺“低空经济第一城”,谁先抢跑?

来源:证券之星 时间:2024-04-01 02:04 阅读量:15280   

继新能源之后,低空经济成为了城市间争相发展的又一个重要产业。

2024年年初,国务院明确将低空经济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将其作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新增长引擎。在此之前,低空经济已被确立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关经济概念持续火热的低空经济,其市场规模预估到底有多大?

日前发布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中提出,到2030年,中国将形成通用航空产业万亿级市场规模。2月28日,中国民航局副局长韩钧也表示:“根据一些研究单位的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作为新崛起的万亿级战略产业,低空经济有望搅动区域产业格局,为城市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强大动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20个省份将低空经济、通用航空等相关内容写入各自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有不少地方将其上升到 “未来主导产业”的高度。

乘着政策东风,各城市也在加快布局低空产业,竞逐低空经济这个新赛道。北京、上海、深圳、合肥等一众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纷纷出台相关规划,目光投向“全国低空经济第一城”,而日照、娄底等三四线城市也明确了相关产业布局,试图“乘风起飞”。

这一次,谁又能率先“起飞”?

深圳争夺“低空经济第一城”

作为出台了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的城市,深圳对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可谓勃勃雄心。

在当地媒体的报道中,深圳全速竞飞“低空经济第一城”的消息被反复提及。若从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基础来看,深圳也确实有争夺“低空经济第一城”的底气。

作为全球闻名的“无人机之都”,深圳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与相对完备的产业配套。

集聚了大疆、丰翼科技、天鹰装备等无人机行业头部企业,深圳的消费级无人机占据全球70%的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在全球占比超过50%。2023年深圳无人机及产业链企业达1730家,年产值960亿元,覆盖了从生产制造、技术研发、软件开发等上下游全环节。

图源:图虫创意

在政策布局方面,深圳也尽显前瞻性。

早在2022年底,深圳就出台《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系统完善地制定并规划了城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2023年,深圳又率先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打造低空经济中心。2024年,深圳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从政策、法律等多方面推动低空经济有序发展。

只有飞起来,才能有低空经济。拥有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全国通用航空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城市、民航局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等多重身份,深圳凭借着法律政策与资源上的优势,在飞行器试飞、商业应用上有着十足经验。

2023年,深圳新开通无人机航线77条,新建无人机起降点73个,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60万架次,飞行规模全国第一,直升机飞行量超2万架次,飞行规模全国领先。涵盖了物流配送、城市治理、空中通勤、应急救援等多种应用场景。

事实上,深圳在低空经济上的领跑还吸引了中央的注意。去年10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再次推广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中,就提到了创新低空经济发展新机制等举措拟在符合条件的特定范围内先行推广。

“但深圳的领先,并不意味着其他城市再无机会。”中国交通协会低空经济委员会华南常务秘书长刘立波向时代财经表示,低空经济作为隶属三维空间的经济新增量,除了飞行器主体外,还包含有航天材料、卫星导航,通讯信息、视觉算法等诸多方面,这些难以在一个城市独立完成。

正因为如此,广东在低空经济产业战略布局安排上,也选择同时支持深圳、广州、珠海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高地。

刘立波分析认为,珠海拥有传统航空制造以及具有品牌力的航展,广州在电动航空技术上有一定优势,深圳的无人机产业链,三个城市各有所长,协同发展将更快速带动这个大湾区锁定低空经济产业上的优势。

合肥瞄准全球前列

当国内不少城市还在瞄准“全国低空经济第一城市”的时候,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中的受益者,合肥已经将低空经济的发展目标投向了更广阔、更深远的全球竞争中。

根据《合肥市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中提出的日程表,2024年合肥将初步形成完备的低空经济产业链。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空之城”,同时,在科技研发、产业集聚、应用场景、标准规则、飞行保障等方面走在全球前列,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合肥经验”。

“与其他热门城市相比,合肥航空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但合肥拥有强力的政策支持,过去多年间也培育了许多独角兽企业,并且整理形成了的经济科技创新等独到经验。此外,合肥靠近航空工业发达的长三角,未来航空产业的引进与建设也较为便利。”广东省无人机行业协会副会长罗亮生向时代财经表示。

根据合肥日报报道,目前亿航智能、时的科技等一众外地飞行器制造领头企业已落户合肥。此外,合肥还聚集了中科星图、国电高科、航天宏图、雷图科技、中科卫星、亿航智能、零重力等一批空天信息产业上下游关联企业。

这意味着,当前合肥初步形成了涵盖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空探测的产业生态格局,以及覆盖研发设计、测试验证、核心制造、运营服务的全链条框架。

图源:图虫创意

其中,仅亿航智能一家企业,合肥市政府就计划为其提供总价值为1亿美元的各项支持,包括协调或促进不少于100架EH216系列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采购订单,以及资金支持等。

同样的,安徽省也明确要打造合肥、芜湖两个低空经济核心城市,并提出到2027年,低空经济规模和创新能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而从过往产业布局来看,在传统小飞机制造领域有着丰厚技术沉淀的芜湖,与资金科研能力较强的合肥,有望重现安徽省在新能源汽车重大新兴产业的”合肥-芜湖”双核联动。

在低空经济领域跃跃欲试的还有上海和北京。

作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两者均有着雄厚的资金与完备的工业基础,不过受限二者的城市发展,其在低空可飞空域方面均有诸多不便。二者的低空经济产业又该如何高飞?

罗亮生认为,如何考虑低空经济与空域安全协调,是所有城市均应该考虑的问题,而随着新业态的发展,低空经济一定会在安全与发展中找到平衡。“在此之前,由其他城市先行尝试探索,对北京与上海来讲也未尝不可。而北京与上海可以在低空经济产业的其他方面,把步伐迈大。”

目前,民航局已表态,将推动实现由现行在原有空域结构中协调划设报告空域、监视空域和目视航线的做法,变为以空域分类为基础全面优化低空资源使用效能,增加低空可飞空域。

日照与娄底,后进参与者

从产业发展来看,目前我国低空经济尚处于发展期,技术创新和产业都处在成熟关键期,这也意味着,产业格局仍存在较大变化可能。而山东日照、湖南娄底等三四线城市,也在试图抓住机遇,“凭空起飞”。

不过,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一端牵着先进制造业,一端连着数字经济、新型消费等新业态。在经济体量与工业基础均与一线、新一线城市相差甚远的情况下,三四线城市又是否有资格“参赛”?

在罗亮生看来,恰恰因为低空经济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每个城市无论经济体量大小,都有机会也有必要发展布局。

“以每个城市都必须有的应急消防为列,无论是消防作业还是救援指挥,亦或是灾害监控,在与低空技术相结合后都有着更好的效果。而发展低空经济的关键,在于如何与城市自身优势相结合,做到效率与经济的最大化提升。”罗亮生说。

因此,上述两座城市在低空经济产业上均有比较优势,在产业选择上也都是重点突破为主。

以日照为例,在经济体量上,2023年日照GDP仅为2390.86亿元,在山东省16个地级市中排名倒数第二。但作为民航华东地区唯一划设低空飞行空域的城市,日照市拥有空域2.3万平方公里,是陆域面积的4.3倍。

而在当前低空经济火热、空域资源紧张的当下,这无疑于手握低空经济赛道的最佳通行门票。

此外,日照还拥有62架通用飞机,2家141部航校运营基地,以及掌握有能大规模生产新型超轻航空航天材料——镁锂合金的工业技术。

凭借于此,日照在省内脱颖而出,成为山东重点支持的“通航+”新业态先行区。目前,日照已经制定了“1+N”通用航空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航空维修、航空制造、飞行培训、航空研学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格局,逐步成长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同样聚焦通用航空的还有湖南娄底。

从经济体量来看,2023年娄底GDP仅1990.5亿元,但从地理位置来看,娄底地处湖南地理几何中心,是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通衢要道,同时也是环长株潭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

此外,作为后进者的娄底,在发展低空经济产业上还存在着强劲的后发优势。据娄底新闻网报道,直到2023年10月28日才举行试飞仪式的娄底桥头河机场,却是湖南省全域低空管理改革规划中最早建成的机场,拥有优于长株潭地区的空域资源优势,150公里范围覆盖全省绝大部分市县。

依托区位与交通等优势,在湖南省的低空经济发展布局中,娄底被定位为低空综合交通枢纽。

而借助湖南省打造航空动力世界级产业集群等重大契机,娄底也正在积极推进通航产业建设,以“通航+产业”的模式,构筑智慧农业生产、飞行作业、低空旅游、通航培训及教育、航空科普相互融合的多圈层通航综合体产业链,进一步实现资源整合、发展提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