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驰科技创始人仇雨菁:国产汽车芯片已今非昔比 中国基金报记者 尹振茂 中国的汽车芯片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将达3万亿美元,中国智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占比有望提升至45%。 不过,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汽车芯片公司也面临主机厂“既要性能好、又要成本低、还要量产快”的高性价比要求。 在此背景下,国产汽车芯片公司该如何抓住机遇、突出重围?在2025中关村论坛期间,芯驰科技创始人仇雨菁接受了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详细阐述了芯驰科技对汽车芯片市场的理解和布局。
国产车规芯片的地位已今非昔比 中国基金报: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占比已达70%,但车规芯片的国产化率仍然较低。芯驰如何抓住国产替代窗口期?是否感受到主机厂对国产芯片的采购态度发生明显转变?
仇雨菁:芯驰成立于2018年,我们在当时看到了汽车芯片市场上的新机会:首先是新四化的趋势、电子电气架构变革;其次是本土化的发展机遇,既有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和鼓励,也有车厂客户积极寻求更有弹性的本地化供应链。
在这种背景下,本土创新企业在敏锐度、服务的响应速度等方面具备更多优势。芯驰的团队拥有丰富的车规芯片量产经验和尖端技术,关键是有更all in的精神,能够以更灵活的战略和创新精神,抓住市场机会。
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发展走在世界前列,车企与芯片公司有机会一起完成未来创新产品的定义。因此,车企更加愿意和芯片公司有更多的交流互动。与此同时,作为本土芯片厂商,我们也能够给予更及时、更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现在,国产车规芯片的行业地位已今非昔比。主机厂的态度也从几年前的疑虑观望转变为主动拥抱,积极寻求本土方案合作。这固然得益于产业发展的大环境推动,但更关键的是,芯驰等本土芯片企业用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市场的信任与尊重。
目前,芯驰全系列车规芯片产品累计出货量超800万片,覆盖100多款主流车型,服务超过260家客户,包括中国90%以上车厂和部分国际主流车企。 汽车芯片研发要有足够的前瞻性 中国基金报:相对于其他车规芯片公司,芯驰科技的产品定位有何不同?如何才能抓住中国智能汽车市场大发展的机遇?
仇雨菁:芯驰科技的芯片主要有两个应用方向,即智能座舱和智能车控。智能座舱解决的是车内人机交互的问题,相当于汽车的“大脑”;智能车控则包括智能底盘、悬架、转向、刹车、制动等,是汽车的“小脑”,跟安全、运动、驾驶舒适性等高度相关。
不过,现在汽车电子电气变革的智能化速度远超之前的想象。所以,汽车芯片的研发要更加具有前瞻性。芯片从规划到研发,大概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然后还需要有一到两年的时间在车上进行适配,所以需要有足够的前瞻性,才可以使现在的芯片满足未来三到四年的上车应用需求。
目前来看,精准且具有前瞻性的正向产品定义是成功的基石。过去,中国汽车芯片更多是扮演“跟随”角色,参考成熟方案。但如今,中国汽车智能化水平与迭代速度已领跑全球,并无“作业”可抄。中国主机厂需要有更前瞻性的芯片出现,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客户的需求,让研发端跟客户的应用端紧密配合,进行正向产品定义。 成本将进一步下行 中国基金报:如何看待车企自研芯片的趋势?芯驰如何定位与主机厂的竞合关系?如何看待车企与芯片企业的“深度绑定”模式?
仇雨菁:对于车企自研芯片的趋势,我们认为,每家公司都有自己产品的护城河,有在各个领域的技术的领先性。
作为汽车芯片公司,芯驰在车规芯片的研发、质量、成本控制等各个方面,将会为主机厂提供最高质量、最完善、最贴心的服务。芯驰坚守的是自己的产品要往什么方向走,包括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我们希望能与更多的国内外主机厂达成合作,陪伴客户共同打造更多差异化、个性化的智能汽车新产品。
中国基金报:芯驰如何平衡研发投入与盈利压力?在出海方面有何规划和布局?
仇雨菁:芯驰一直专注于提供高性能、高可靠的车规芯片产品,同时也在成本把控方面做到极致,在降本和供应链优化方面有很多成功实践。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车厂使用我们的芯片,出货量不断增加,我们的成本还可以进一步下行。
不过,技术降本绝非单一环节的努力,而是需要整个产业链的紧密协同,从系统层面寻求最优解。唯有汽车产业上下游紧密携手,才能真正实现技术降本,这也是芯驰作为本土汽车芯片企业能为车企带来的核心价值。
目前,芯驰的车规芯片产品正在跟随国内主机厂走向全球市场。2024年全年整车出口量前十车企中,有80%的品牌与芯驰有量产合作,包括奇瑞、上汽等。与此同时,芯驰也与宝马、大众等国际厂商展开了深度合作,积极布局走向全球化,在日本和欧洲等地建立了海外办事处。 将适时充分利用 资本市场的机会和资源 中国基金报:2024年,芯驰全球总部落户北京经开区。2023年4月,原兆易创新副总经理程泰毅任芯驰科技CEO;2023年11月,芯驰科技由“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在上述变化背后,公司有何新的布局和战略规划?在上市方面有何规划和进展?
仇雨菁:每个企业都有自身的发展节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战略考量,芯驰也会根据产品和业务发展情况做出相关的规划,核心是推进战略聚焦和产品的研发迭代及量产应用。
芯驰全球总部落户北京经开区之后,我们获得了经开区政府很多的政策支持和客户资源的对接,包括经开区联合北京市区两级给予的10亿元战略投资,以及与北汽、小米、理想等本地企业的深度合作与交流。
在发展过程中,芯驰也在不断吸纳更多优秀的人才资源。程泰毅加入公司以来,在发展战略、产品研发、业务增长等各个方面,都为芯驰带来很多好的变化。我本人也从专注研发工作逐渐走向更加贴近客户与市场。在深入洞察客户需求的基础上,芯驰过去一年整体的营收有了稳步的增长。
资本市场是企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合适的时机,我们也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机会和资源。
编辑:赵新亮
校对:乔伊 制作:舰长 审核:木鱼
版权声明